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背鳞较小,仅略大于侧鳞,且不呈明显纵行。
形态 头长约为头宽的2倍,吻窄长,吻棱显著;吻鳞较高,与额鼻鳞相切;额鼻鳞长大于宽;额鳞窄长,其长度等于其前缘到吻端距;顶鳞1对,长为宽的1倍半;顶间鳞单枚较小;眶上鳞每侧4枚,中间2枚大,前后2枚小;上睫鳞5枚,构成上睫脊,与眶上鳞间相隔一列粒鳞;鼻鳞延伸至吻背,但左右鼻鳞在吻背不相切;颊鳞每侧前后2枚,前颊鳞远小于后颊鳞;后颊鳞与第三、四两枚上唇鳞相切;颔片4对,依次增大,第一对左右相切,第二对大部相切,第三、四两对左右为颔部小鳞完全分开,领围不发达。背鳞较侧鳞略大,棱强,排列不呈明显的纵行,逐渐过渡到体侧的粒鳞,躯干中段一横排有背鳞及侧鳞44枚;腹鳞大,排成6纵行,中央4行最大且较平滑,两外侧2行稍小而具弱棱且游离缘尖出。四肢较短小而纤细,前后肢贴体相向时略超越;指趾侧扁,末节基部尤细窄,与近端各节间略呈弓曲;第W趾趾下瓣26枚。尾细长,被覆起棱大鳞。鼠蹊孔3对。
生活时,背面暗绿色,腹面色较浅,体侧有一白色纵纹。液浸标本仍可见体侧的浅色纵纹始自眼前下角,沿眼与上唇间、耳孔下缘,经肩上方向后止于后肢前方胯部。
查看标本 福建:崇安1♀(正模AMNH 34975),参考原始描述。
形态 头长约为头宽的2倍,吻窄长,吻棱显著;吻鳞较高,与额鼻鳞相切;额鼻鳞长大于宽;额鳞窄长,其长度等于其前缘到吻端距;顶鳞1对,长为宽的1倍半;顶间鳞单枚较小;眶上鳞每侧4枚,中间2枚大,前后2枚小;上睫鳞5枚,构成上睫脊,与眶上鳞间相隔一列粒鳞;鼻鳞延伸至吻背,但左右鼻鳞在吻背不相切;颊鳞每侧前后2枚,前颊鳞远小于后颊鳞;后颊鳞与第三、四两枚上唇鳞相切;颔片4对,依次增大,第一对左右相切,第二对大部相切,第三、四两对左右为颔部小鳞完全分开,领围不发达。背鳞较侧鳞略大,棱强,排列不呈明显的纵行,逐渐过渡到体侧的粒鳞,躯干中段一横排有背鳞及侧鳞44枚;腹鳞大,排成6纵行,中央4行最大且较平滑,两外侧2行稍小而具弱棱且游离缘尖出。四肢较短小而纤细,前后肢贴体相向时略超越;指趾侧扁,末节基部尤细窄,与近端各节间略呈弓曲;第W趾趾下瓣26枚。尾细长,被覆起棱大鳞。鼠蹊孔3对。
生活时,背面暗绿色,腹面色较浅,体侧有一白色纵纹。液浸标本仍可见体侧的浅色纵纹始自眼前下角,沿眼与上唇间、耳孔下缘,经肩上方向后止于后肢前方胯部。
查看标本 福建:崇安1♀(正模AMNH 34975),参考原始描述。
国内分布